專注力課程挑選懶人包
- Sooooz
- 1月1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1月30日

坊間的專注力課程玲琅滿目,到底他們有什麼不同?家長們又該從何挑選適合孩子的課程呢?看過來!我們幫大家都整理好了!
5類專注力課程各適合不同族群的孩子
目前臺灣的專注力課程大致可分為才藝學習、教育專家訓練、兒童發展專家訓練、專業治療、和特殊儀器輔助類,各有不同的進行方式與適合對象:
分類 | 目標 | 進行方式 | 師資 | 適合對象 |
才藝學習類 | 透過學會某項才藝來間接培養專注力 | 多為團體教學 | 音樂、美術、運動等專業教師 | 對才藝有濃厚興趣的兒童 |
教育專家訓練類 | 強調不斷規律的練習來加強專注力 | 學校般的規律課表團體教學,可能需要家長一同上課 | 教育心理學專家、專業教師、教保員 | 尚未就學的兒童,想提早體驗學校生活 |
兒童發展專家 訓練類 | 遊戲訓練專注力,並應用到日常生活 | 專業評估後,運用遊戲與策略小班教學或個別指導 | 職能治療師、心理師 | 輕中度專注力不足的兒童,不一定有醫師診斷 |
專業治療類 | 治療感覺統合與專注力障礙 | 專業評估後,提供個別或小團體治療,需在醫療機構進行 | 職能治療師、心理師 | 有醫師診斷的發展遲緩、自閉症、過動症、學習障礙等兒童 |
特殊儀器 輔助類 | 透過科學數據訓練專注力 | 一對一訓練為主,使用高科技儀器輔助評估與訓練 | 專業治療師、受訓過的操作員 | 年齡要求較高,要能配合配戴科技,並理解電腦操作的孩子 |
4步驟挑選專注力課程
Step 1:考量孩子專注力的嚴重程度
輕度問題
如果孩子僅在某些需要長時間專注的場合(如學校課堂上)稍微注意力不集中,可以選擇「教育專家訓練類」課程。
中度問題
若專注力問題較明顯(如日常生活中常無法專心完成交代的任務),建議選擇「兒童發展專家訓練類」課程。
重度問題
有複雜狀況需要專業診斷與醫療介入(如需要用藥控制),應選擇「專業治療類」課程。
Step 2:考量孩子的年齡與需求
幼兒(3-6 歲)
專注時間本來就比較短,建議選擇趣味性強、遊戲化的課程。
學齡兒童(7-12 歲)
可以選擇結合認知行為策略與學業技巧的課程,逐步提升學習專注力。
青少年(13 歲以上)
針對課業壓力與時間管理問題,可選擇自我訓練為主的策略學習或特殊儀器輔助的課程。
Step 3:比較各家課程的特色
了解教學理念
不同單位的理念差異性大,這都會影響服務品質與內容。如Sooooz強調「每個孩子有專注力發展或情緒行為困難的家庭,都值得擁有安心與具品質的生活」,因此提供資訊透明的線上聯絡簿,以及多個遍佈台北市走路可到的訓練地點選擇(👉查看關於Sooooz)。
比較目標與教學方式
教學設計會影響學習效果,例如:Sooooz的課程具連貫性,訓練目標與內容都會隨孩子前一堂的表現而滾動調整,因此完全無法插班唷!
了解課程人數與地點
課程參與人數太多,會影響個別調整的空間,孩子的需求也容易被忽略。像Sooooz小班制4人以下,孩子都可以被顧到,也可以有學習夥伴增加樂趣與挑戰專注力。
教室地點是否離家近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況,如果需要花時間通勤,孩子累到無法好好上課,回家也鬧脾氣,這都不是我們樂見的。像Sooooz的教室遍佈台北捷運站附近,讓家長就近上課,就值得推薦。
Step 4:體驗試上
觀察孩子的反應
課程是否能吸引興趣,以及是否符合孩子的學習方式。
與老師互動
可以了解教學者的專業度及態度。
就算是同類型課程,不同單位還是有各自的理念與特色,建議先從試上課程開始探索,才能確保選擇最適合的!
Comments